猫骨匣论坛 你可以在这里订阅主题,查看短消息,编辑你的资料和论坛参数等等 免费注册本论坛 论坛日历 会员列表 论坛帮助 论坛搜索 论坛首页 退出论坛  
猫骨匣论坛 :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2.3.0 猫骨匣论坛 > 柳文扬纪念专题 > 柳文扬作品集 > 侠客行——柳文扬
  上一主题   下一主题
    作者
    主题 发表新主题    回复主题
用户昵称: 虚伪的小孩
用户级别: 管理员
注册日期: May 2009
性  别: 帅哥
来  自:
发贴数量: 328
现金资产: 19976
虚伪的小孩 现在离线 点击这里查看 虚伪的小孩 的个人资料 点击这里给 虚伪的小孩 发送一条短消息 访问 虚伪的小孩 的主页 查找更多关于 虚伪的小孩 的帖子 添加 虚伪的小孩 至你的好友列表 引用回复 回复主题 [第1楼]

侠客行——柳文扬

人们喜欢武侠小说,但是武侠小说是怎么发展而来的?这篇文章为你细数了一遍侠客小说的发展历史,可读性稍弱,但贵在资料丰富,还是不错的。


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”
――李白

我的生日正好在高考之前。所以,当年高考前几天,有个同学送了我两套书作为生日礼物――我至今怀疑他的居心。那两套书的题目,有道是《笑傲江湖》和《鹿鼎记》。

金庸迷们会觉得我很可怜,十七八岁的时候还不知道令狐冲、韦小宝是谁。但请你们别笑话,十七八岁之前我也是个武侠迷,只不过看的书不太现代而已。

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科幻杂志上讨论与科幻无关的武侠小说。我有几个理由。

第一,《卧虎藏龙》是不是武侠片?美国人却给了它一个科幻奖――雨果奖。谁说俺们没关系?俺们就生活在科幻之中,自己还不晓得,只有老外看出来了。

第二,《惊奇档案》旨在揭开一切令人惊异的事物的真面目,展示一切熟悉事物的陌生面。从不科学里找出科学,变不可信为可信。正如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所说:“根据‘劈空掌’这种东西,我们就可以推断出‘以太’的存在。”

第三,要交稿辣。不写这个又写什么呢?谁来帮我应付那个留着披肩发戴着眼镜,涂着丽姿眼影抹着兰蔻口红的恐怖人物?

最重要的原因是,我对中国有这么多人喜欢武侠小说,而喜爱科幻小说的人却这么少,感到好奇和悲伤。很想研究研究武侠小说究竟拨动了大家伙的哪一根心弦,咱们好学习一下。

以前,我们好像只讨论自然科学中的话题,没有顾及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奇异现象。武侠小说是我们文化中一个颇有些神秘的现象,它从何而来,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,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和那些人是否曾经存在,也确实值得讨论讨论。

武侠文学到底萌芽于什么时代,弄不太清楚。对武力与不屈精神的敬畏,是原始先民们就有的情感。所以上古那些隐藏在神话云雾中的历史,一定也包含了中国人的武侠情结。

如共工氏跟颛顼打仗失败,大怒,以铁头功触不周之山。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地陷东南。又如黄帝斩杀刑天氏,埋其首于常羊山。刑天不服,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执干戚而舞。

共工、刑天,可以接受死亡,但不愿接受失败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傲?这些传说中体现的英雄气概与阳刚之美,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审美取向中,无法磨灭。

就算一个老农遇到了不平之事,也恨不得把脑袋掖在裤腰里,执锄头而舞。这就是侠气。侠气深埋在胸,所以读到武侠小说,就砰然心动,感彻肺腑。

“侠”的初始定义,并不像现在这么大义凛然,它意味着在政权之外的另一种力量,在社会秩序之外的另一种规则。“立气齐,作威福,结私交,以立强于世者,谓之游侠。”三代以上不可考。

到了春秋、战国时,因为王权衰落,天下大乱,诸侯和权贵们盛行豢养门客以保护自己。有权谋者,有膂力者,甚至鸡鸣狗盗之徒,都收归门下,以恩义待之。这样就培养了一批所谓“死士”。一个人愿意为别人效力以至不畏死亡,那么就可以派他去作间谍,去当刺客,或干其他危险的事情了。

当时“好士”是品评一个贵族的硬指标,战国四公子,门下食客都有三千人。信陵君与侯赢,孟尝君与冯锾,平原君与毛遂,春申君与汗明、朱英的故事,都已载入史册。

当时的养士之风会令现在的人感到不解。平原君赵胜,家里有个美人,一天看到窗外的井边有位跛子正在打水,不由得笑了起来。这美人笑话残疾人,是很不对,但也没有死罪。那个跛脚人却怒冲冲找到平原君,说:“你完了你!如果不把那女人杀了,天下人都会知道你重色轻士。”平原君舍不得杀,他门下的食客们就都走了。后来他只有杀掉了那个美人,向跛子道歉。在这个故事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辜的女孩子,一个心胸狭窄的跛子,一个沽名钓誉的贵族,还有一群偏激残酷的门客。当然,这是当时的风气,这些人都未能免俗而已。用这种方法,贵族们为自己招揽了大批的死士。这些人里面,不乏侠客。

战国,是第一个侠风炽盛的时代。周王朝大厦将倾,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秩序都在崩坏之中。贵族们时刻担忧敌人的进攻,普通老百姓则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。这时最可以依靠的就是力量,是武力。所以天下侠客,如雨后小蘑菇到处都是。当时的侠客们,似乎都时刻等待着替赏识自己的人卖命,一旦遇到了这样的人,他们就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了。这形象无论如何不太光彩,近乎于光棍。但战国时代,肯定是武侠文学中那个世界的原型之一。

在那个时代,不仅侠客,有时连外交使节都必须拿出一点光棍气。秦王大言恫吓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面对这种强权威慑,唐雎慷慨反击:“士之怒也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今日是也!”在虎踞龙蟠的秦廷上,唐雎孤身一人敢与秦王分庭抗礼,后来更按剑而起,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,他是一位侠客。而在暴政与强权压迫下,正义的人们也只有用“士之怒”这种武器,才能与之抗衡。但是话说回来,如果唐雎骨瘦如柴,手里拿着把痒痒挠,秦王是不会屈服的。这里就涉及武侠小说的另一个主题:力量。侠客必须勇武超群。阿凡提也很有正义感,经常锄强扶弱,但我们不说他是侠客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“侠”与“武”是紧密相连的。

韩子曰:“儒以文乱法,而侠以武犯禁。”到了秦朝,天下一统。秦始皇曾经在博浪沙遭到大铁椎的袭击,又被荆柯刺过,当然对侠客恨之入骨。所以收天下兵器,铸成十二金人,严刑苛法,镇压异己。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,侠客并没有绝迹。“以武犯禁”这种挑战权威的反叛意识,成为后来武侠小说的又一主题,也为“侠”增添了新的内涵。

汉朝出现了专门为侠客所作的传记,我们的第一本样板书:《史记》,作者司马迁。此公惨受宫刑,胸中悲愤无法发泄,当时又没有葵花宝典可练,所以发愤著书。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写的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文章。其中有几篇,我指的是《刺客列传》、《游侠列传》等等,不仅是历史,是散文,也可以算是出色的短篇武侠故事。这些文章的营养太丰富了,它们不但塑造了千载之下虎虎有生气的侠客形象,而且也奠定了后世主流武侠小说的精神基调,那就是贯穿始终的一股不平之气,悲愤之情。傲视王侯、重义轻生,也成为侠士的基本行为准则。专诸、豫让、聂政、荆柯、郭解、朱家……他们的为人行事,我们在金庸等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。

豫让说:“人以路人遇我,我以路人报之;人以国士遇我,我以国士报之。”这种对知遇之恩的舍命相报,也是中国士人的传统,但比较狭隘。在荆柯、聂政等人那里,它并不是最主要的行为动机。如果那样的话,侠客们就成了大傻冒了。“先生,我很欣赏你,所以你去替我杀个人可乎?”这是那些狭隘的养士者的做法,蒙不了真正的侠士。荆柯不会去替燕丹刺杀其他任何人,他的目标只能是嬴政,这才留下了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千古悲歌。明知一去不还,仍然义无反顾,是典型的侠客作风。这种典型,是司马迁为我们树立的。

唐与汉一样,也是一个尚武的朝代。许多人认为,中国最早的真正的武侠小说就出现在唐朝。我们的第二本样板书:唐人传奇,作者:很多人。其中的《虬髯客传》、《聂隐娘》、《昆仑奴》、《红线》等篇,想象奇瑰,文字伟丽,为武侠文学输入了豪迈神奇的盛唐气象。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后来武侠作品中一再出现的主题、意象与氛围。

聂隐娘本是魏博镇大将聂锋的女儿,被一位神秘的老尼姑带走学艺,后来嫁给磨镜少年,小两口骑着黑白驴子游侠天下。她的剑术令人不可思议,能够隐身与敌人相斗,或者缩小后钻进人的肚子里。为保护节度使刘大人,她打败了黑暗武士(怎么变成星球大战了)精精儿及其师兄“妙手空空儿”。这种情节如果在美国,又会被算成科幻小说的。

唐剑侠传奇给出了武侠的几个基本设定:主人公维护正义,认为人间真情应该战胜权威,昆仑奴不就是为了主人的爱情才出手的吗?《步飞烟》当中的那位侠士,为帮助别人实现爱情梦想更牺牲了生命。侠客一般视功名如粪土,如聂隐娘、昆仑奴都是功成身退;但也不一定,虬髯客就想争夺天下,但发现李世民雄才大略,自愧不如,又不愿意俯首称臣,所以跑到日本去当了国王。剑侠们都是些深藏不露的人,昆仑奴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老仆人,谁也不知道他身怀绝技。另外,剑侠的武艺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。我们在这儿第一次看到了“轻功”这种东西。荆柯、聂政都不会飞檐走壁,昆仑奴、红线就可以。估计这是对飞鸟的崇拜,和基于神仙传说之上的幻想。

样板书第三本:《水浒传》,作者施耐庵。《水浒》发掘了侠客们“替天行道”这个主题,其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后来武侠小说模仿的原型。鲁智深尤其突出,他的古道热肠、舍己助人、疾恶如仇、真诚直爽,构成了江湖好汉的典型性格。在野猪林他救下林冲后,说:“杀人须见血,救人须救彻,洒家放心不下,直送兄弟到沧州!”金圣叹在这里忍不住评点道:“天雨血、鬼夜哭,尽此二十三字。”

仔细想想,《水浒传》其实是一部反讽小说,它描述梁山泊在以武力反抗朝廷暴政的同时,也在自己内部建立了暴力威慑和奸诈权谋相结合的统治,最后终于自取灭亡。但它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,提供了丰富的人物与情节素材,这是不可否认的。金庸《书剑恩仇录》中的红花会众位当家,里面有多少《水浒》中人的影子?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。

然后,明、清出现了很多可以作为样板书的“公案小说”,这不是指禅宗中那些“公案”,原意指官府的案牍,说白了就是一位什么“公”带领大家办案子的故事。比如包公案、施公案、刘公案等等。

《三侠五义》应该算在公案小说里,大侠展昭辅佐包公,在欧阳春、徐良、锦毛鼠白玉堂等好汉的帮助下侦破案件,为民申冤。这构成了同类小说的情节模式,几乎可以说千篇一律。公案类小说虽然距离现在比较近,但思想上却远远落后于《刺客列传》、唐传奇、《水浒传》等作品。它宣扬的是忠君思想、封建道德和对“青天大老爷”的企盼。公案小说里的大侠们虽然武艺高强,心胸却有点狭窄,头脑也简单得可笑。

比如《施公案》里面的黄天霸,本是绿林豪杰,擅使单刀,身藏金镖十二枚,还有“甩头一子”(估计就是流星锤或者溜溜球),纵横天下。后来被清官施世纶“感化”,自己也想“谋个出身”,以后光宗耀祖,封妻荫子。于是跟随施公办案。他的性格,可以说像小孩一样,“野性”发作时,能把老爷捏个半死,一旦老爷对他晓以大义,他又吓得连连磕头。小说中其他的好汉如关小西、窦耳墩等人,都是脸谱化严重,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,争强好胜,一点深度也没有。从这方面说,公案小说是令人失望的。

《儿女英雄传》,稍有新意。我之所以现在还有印象,好像是因为书中对男权做了一些讽刺。那个安公子叽叽歪歪的像个女人,而那位侠女呢,粗豪不让须眉,更过分的是,作者说她上WC的时候都是“像男人一样站着”的。哈哈哈,恶……

样板书第……第五本,《侠义英雄传》,作者平江不肖生,原名向恺然。向恺然本人好习武术,钦慕游侠。1912年他创办“国技会”,次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学。1916年回国,全力倡导中华武术,并开始创作武侠小说。

《侠义英雄传》是其代表作之一,以大刀王五、霍元甲二人作为主人公,描述侠客们辛勤学艺,结交朋友,除暴安良,为国增光的故事。写作此书时,中国受列强欺凌,华人被称作“东亚病夫”。向恺然借霍元甲的故事抒发胸中激愤之情,不失为一部郁怒深沉之作。小说由戊戌变法失败,谭嗣同慷慨就义开始;到霍元甲挫败外国大力士,却被日本医生毒死结束。通篇忧愤国事,正义之心跃然纸上。

“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”是他书中的主张。结构线索以《水浒传》为摹本,不乏波澜起伏之笔,惟独情节略显散乱。最可贵者,向恺然不仅是一个耍笔杆子的书生,他不但有头脑、有正义感、有热情,更有实干精神。1948年他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参议,1949年,随程潜将军起义,是个胸怀大志的革命者。终其一生,对弘扬中国武术都有极大的热情。

样板书第六本,《蜀山剑侠传》。作者李寿民,是近代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作家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李寿民以“还珠楼主”为笔名,在天津《天风报》上连载发表《蜀山剑侠传》,轰动一时。

《蜀山》讲述四川峨眉山上的正派剑侠与邪教妖人斗争的故事。《天风报》停刊后,由上海励志出版社出版单行本,每月一本,总共出了五十本。《蜀山》以其大部头和当时的影响,成为一部比较有名的作品。但是现在看来,它并没有为武侠文学注入什么新血。作者的相象比较丰富,但是大半走上了神魔小说的路子,而且比武斗法都写得过滥;在当时的环境下,作品中没有体现出对中华民族处境的反思和忧虑,书中的大是大非也就是正、邪两派之争;人物的个性,不提也罢。

我们前面说到的武侠小说的灵魂,那种不平与悲愤,那种慷慨激昂之气,豪迈雄奇之美,在《蜀山》中很难找到。实际上,当年我有点后悔买了那么一大套昂贵的书(省了好几个月的饭钱还有篮球队的训练补助啊)。还珠楼主还写了《蜀山后传》、《峨眉七矮》、《蛮荒侠隐记》、《皋兰异人传》、《边塞英雄谱》、《云海争奇记》、《青城十九侠》等书,但都没有《蜀山》的影响那么大。

总之,从《侠义英雄传》之后,武侠文学很难说有什么令人惊喜之作。直到出现了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。金庸凭此成为现代武侠小说的第一重镇。再加上古龙、梁羽生等人,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武侠文学。

样板书第七八九十……本,样板作家查良镛、熊耀华等,人人都看过,我就不再说了。

到此为止,我把自己看过的武侠或准武侠小说都向大家交代了。让我们来分析一下,武侠文学都从哪里汲取了营养,才对中国人有着这样的致命吸引力。

首先当然是历史。许多武侠小说都借用了历史事件,然而这只是皮毛。如梁羽生的小说几乎部部都有历史背景,仿佛篇篇有出处;但是他的人物与历史背景往往是脱离的,这就是没有利用好历史的营养。

从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开始,反抗暴政压迫的“造反”事件比比皆是。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这种勇气和豪情,被许多武侠小说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这是一种历史精神。

抵抗外侮,也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大事。一旦强敌压境,中原板荡,整个民族同仇敌忾。抗辽、抗金、抗元、反清,到后来的“驱除靼虏,恢复中华”,这也是一种历史精神。不论是暴政压迫,还是外侮当头,侠客们总在苦难的环境中大显身手。疾风知劲草,沧海横流乃见英雄本色。武侠小说把主人公放在这样的背景下,比放在太平岁月中要有戏得多。

其次,侠客们当然要武艺超群。于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就成为武侠文学的另一营养来源。什么少林武当,太极八卦,都被近乎神话地利用起来。是的,他们吹牛。侠客本来没有那么厉害。

比如“轻功”,那是从前黑道上的朋友为了做买卖,而锻炼出来的一种利用工具进行跳跃、攀爬的技术,旧小说中称之为“高来高去”;后来被吹成了一跃数丈、一苇渡江的神技。民间传说中的轻功练习法如下:地上挖坑,腿绑沙袋,从坑内往上跳,每天都跳,每天都把坑加深;坑渐深而腿力渐强。然后,大笸箩内盛沙土,练习者在笸箩的边缘绕圈疾走,每天把沙土舀出一部分,沙渐少而身体渐轻,沙土舀空则轻功成矣。相信的人,不妨一试,没准练出个奥运会冠军什么的呢。

再比如“劈空掌”这种玩意,物理学家们打死也不会相信的。我曾在一本少林寺史料中看到了“七十二绝艺”,其中就有一种类似劈空掌的东西,名曰“阳光手”,练法如下:蜡烛一枚点燃,立于桌上。人在桌前马步站立,出拳打击蜡烛;开始时,距离数寸可将蜡烛打熄,然后渐渐拉开距离,每天苦练,直到相距一尺、数尺乃至一丈远,仍能打灭蜡烛,则大功告成。有工夫的话,就去练习吧。

医学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料库。某些武侠作家承认,写小说的时候,手边要拿一本针灸穴位图书,以便借用穴道名称。实际上,传统中国医学是种颇具神秘色彩的学问,尤其是穴位和经脉,把人解剖来解剖去,也看不到它们。这可能是古代道家在修炼养生术时作出的发现。所以,养生术跟医学一起被武侠小说吸纳了。

哲学,在武侠文学中简直不可或缺。少了它,侠客们的武功就没有深度,变成了耍把式卖艺的玩意。《老子》中说: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又说: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还有: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这种对现实世界的冷静的思辩,对公认秩序的冷峻的反诘,以及看破一切后形成的平和退让的处世态度,成为历代中国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。

《笑傲江湖》中,风清扬对令狐冲说:“要破招,就得先拿出一个招数来。根本无招,如何去破?”这是对老子哲学的借用。《射雕》中周伯通的“空明拳”,“空碗盛饭”、“空屋住人”,则是摹仿《老子》里面的“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;凿户牖以为市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”等句。

《庄子》更加雄辩,更加汪洋恣肆,借用者更多。《说剑》篇中的“示之以虚,开之以利,后之以发,先之以至”,已变成武侠作家心目中剑道的真谛。“臣之剑,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”更是大侠风范的写照。《逍遥游》一篇,金庸索性借来作了洪七公一套拳法的名称。武侠作者读到《养生主》“庖丁解牛”,大喜过望,于是陈家洛练成武功,出招如跳舞,举重若轻,挫败强敌。

诸子百家,无一不是武侠小说汲取营养的源泉。墨家的“摩顶放踵以利天下”,完全就是在形容侠客。兵家孙武子,深藏玄机,兵法被侠客们借用,就成为无敌的剑法。风清扬说道:我老头子要跟对手比快,只有比他先出招。只要是招数,就有破绽,攻敌之破绽,则使其不得不退为防守。破坏敌人的战略意图,这一思想在《孙子》中体现为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最下攻城”。

《周易》大概是古代的准科学著作,但现在算作哲学。太极拳、八卦掌、降龙十八掌,都是它的衍生物,还有“独孤九剑”的总诀:归妹趋无妄,无妄趋同人,同人趋大有,甲转丙,丙转丁,丁转癸……你懂吗?我也不懂,但是好有深度哟。

中国历史上浩瀚的诗词歌赋和其他文学、艺术作品,也为武侠小说增添了非凡的美感。《连城诀》里面就索性有一门“唐诗剑法”,使出来很有文化味儿。《笑傲江湖》里的秃笔翁,招数中融入古人书法,在看其打斗的过程中,能闻到缕缕书香,也是一桩乐事。武侠小说从古代小说、笔记和传奇文学中借鉴了许多东西,这更是不言而喻的。

武侠小说里的人物,性格往往千奇百怪,惊世骇俗。不特立独行则不成侠客。这些人的性情其实来得并不突兀,我特别推荐大家看一看南朝刘义庆所作的《世说新语》。该书记述、品评了汉魏东晋三百年间的六百二十六位风流人物,文章隽美,号称“人伦之渊鉴”、“言谈之林薮”。读过之后,你们会在其中发现很多熟人,什么黄药师、令狐冲、郭靖、谢逊……我相信金庸是熟读此书的。

《世说》里面记载,王戎对山简说:“太上忘情,最下不及,情之所钟正在我辈。”武侠小说里有多少至情至性的人物,刘正风、曲洋等人,王戎这句话就是对他们的写照。阮籍家附近,有个酒馆的老板娘很漂亮,他常常跑去喝酒,醉了就睡倒在老板娘旁边。老板很怀疑他的用心,就偷偷观察。阮籍心中无愧,依然故我。令狐冲也就是这样了。王羲之在岳父家派人来选女婿的时候,满不在乎地袒露身体,睡在床上吃饼,却终于成为东床快婿。这种风度,在大侠们当中不足为奇。魏晋时代,是中国人发现自我价值,展现才情个性的时代,所以《世说》中人,蔑视礼法,我行我素,成为武侠作家的最爱。好书啊,去买来看看吧。

从头看到尾,武侠小说是从传奇文学慢慢发展起来,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终于成熟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。它夸张了人的肉体与精神力量,利用代入式的阅读心理,帮助读者发泄胸中的愤慨不平之气,像西方英雄小说那样,满足人对激情的需要。所以我们说,武侠小说是让读者实现梦想的一种幻想文学。虽然明知飞檐走壁是不可能的,降龙十八掌是不存在的,小李飞刀是射不穿防弹背心的,江湖道义是大不过国家法律的,我们仍然愿意相信书中的人物和故事。因为,那些侠客们喜我之喜,怒我之怒,仇我之仇,为我所不敢为、不能为,让人怎能不爱?

完了。还有点事,上次《不可信辞典》里录了四首“诗”,其中三首是电脑程序做的,只有一首是鹅写的。已经说了猜中没奖的嘛,大家还是在猜,这是咋回事捏?好在你们都没猜对。其实《作品二:让》才是我的疯狂之作,惨痛啊,我为此心力衰竭一小时。但是,可恨的是,蓝叶那家伙一下就猜到了。她说:“我为什么能猜到?因为你还差一点劲儿,你说的仍然是人话。”
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,这话是夸我还是骂我。

题目英文:The heroic of knight-errants
题目下的竖排字:
“古布衣之侠,靡得而闻已。近世延陵、孟尝、春申、平原、信陵之徒,皆因王者亲属,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,招天下贤者,显名诸侯,不可谓不贤者矣。比如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,其势激也。至如闾巷之侠,修行砥名,声施于天下,莫不称贤,是为难耳。然儒、墨皆排摈不载。自秦以前,匹夫之侠,湮灭不见,余甚恨之。以余所闻,汉兴有朱家、田仲、王公、剧孟、郭解之徒,虽时捍当世之文罔,然其私义廉洁退让,有足称者。名不虚立,士不虚附。”――《史记・游侠列传》司马迁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果盒见底,用花糖纸覆盖,我是一个虚伪的小孩。

Old Post 2016-09-30 11:02
向版主报告此贴 | IP: 已记录 编辑/删除信息
全部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. 现在时间为 06:49. 发表新主题    回复主题
  上一主题   下一主题


显示可打印版本 |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| 订阅此主题

论坛跳转:
主题评分:

论坛规定:
你不可以发表新主题
你不可以回复帖子
你不可以上传附件
你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
HTML代码 禁止
vB 代码 允许
表情符号 允许
[IMG] 贴图代码 禁止
 

Powered by: vBulletin Version 2.3.0
Translate by: Flying Team
Copyright ©2000 - 2002, Jelsoft Enterprises Limited.